【行业前沿】在脑卒中康复领域,中国与日本的差距有多大?
2018年10月13日
原创作者:复健社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多发于老年人群。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亿,占总人口的16.7%,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人口总量的1/2。在这些老年人当中,有7千万有康复以及护理的需求。
在2017年7月8日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著名神经病学专家,日本浅川哲也博士发文指出中日卒中后康复的巨大差距。
中日卒中发病率差距小 预后康复率日本远高于中国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中风,具有很高的致残率,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每年有250万的新发病例,而其中约70%-80%的患者丧失自理生活能力而需要照护,这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消耗了大量社会资源。
日本和中国人同属于黄色人种,卒中发病率和中国相若,然而日本卒中患者的预后却明显优于中国。据日本的卒中指南介绍,在日本,64.2%的65岁以下之低龄卒中患者,以及42.2%的65岁以上高龄卒中患者均能恢复独立行走能力;而60.2%低龄患者以及52.8%的高龄患者能够重返社区享受普通生活。
造成中日康复差距的因素
浅川哲也认为,日本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险体制以及优秀的中风康复体制,使卒中患者能在早期得到合理及时的康复治疗,此乃造成如此悬殊预后差别之重要原因。
尽管对康复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然而限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早期康复却做得不尽人意。
中国与日本在康复体制上的差距
一是中国的医疗保险并未如日本那样完全覆盖康复的全程,也没有如日本设立高龄人群的照护保险;
二是中国尚未建立起包含社区、康复医院、保险、护理服务等诸方面的高效立体的康复体系。在中国,康复科医师相对于其他专业医师,待遇较差,导致年轻的医学院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康复科;而受过严格训练的康复治疗师,尤其是ST康复师,护工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并没有如日本对护工设定准入制度,中国的很多护工都来源于农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中老年妇女;
三是中国的康复设备,和日本依然有较大差距。很多在日本司空见惯的器具,譬如OT的模拟生活场景训练器具,模拟厨房等,而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数十家康复医院或综合医院康复科,均未见到此类设备。
日本模拟生活场景训练器具
康复训练
此外,普通公众对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依然认知度较低。一项研究表明仅有38.9%的民众知道中风康复的重要性。而且,仅有11.5%的患者在中风一周内接受了康复治疗,42.4%的患者中风后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中国和日本康复体制的天壤之别造成了患者预后的天壤之别。现在,是政府采取措施改善这种现状的时候了。具体措施应该包括完善康复体制,训练更多康复人才,加强对普通民众的健康教育等。而作为相同人种的日本,其康复方面的经验和技术都是值得重视和应用的。
作为华裔科学家,浅川哲也教授愿意和各界有识之士合作,把日本的先进康复的理念和技术带到中国,以提高康复的服务水平,真正造福于中风患者。
以上内容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复健社》,侵删。
Comments are closed.